与青春碰杯
这是一所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的大学,88年春风桃李,14万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。
舒展在山海之间厦门大学,是厦门这座城市眼中的骄傲。榕树、合欢、相思、南洋杉,常绿的植物装点着校园,古老的南洋式建筑仿佛梦境,青葱的岁月,日日都是灿烂,青春就这样被宠坏着。
暖风软软地吹着,三角梅燃烧般怒放,还有常绿的山,时时相伴的海风。始终有一股清泉流在心间,那源头就是是陈嘉庚的名字、背后是南洋华侨植树育人的精神。他播撒的种子在风中传送,落在岩石上的在等待,落在这里的扎了根。
为海内外华人共同敬重、被誉为“华侨旗帜,民族光辉”的陈嘉庚终其一生都在经营他的百年树人大计。“民心未死,国脉尚存,四万万人民的中华民族决无甘心居人之下之理。今日不达,尚有来日;及身不达,尚有子孙。”于是,在1921年,他捐资创办了福建第一所私立大学——厦门大学,并独立维持厦大16年。
在陈嘉庚的全力支持下,厦大校长林文庆建造的这座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,校内设施、院系组织、课程设置以及教授延聘,都参照欧美大学改进。他以《大学》中的“止于至善”四个字作为校训,以培养学生“人人为仁人君子”。
而后,林语堂应林文庆之邀,从北京前往厦门大学就任文科主任。他还请来鲁迅、沈兼士等学者任教,从而使厦大文科进入学术兴旺时期。
与这里有些因缘的人还有弘一法师。1932年10月,法师第三次来到厦门,最终定居闽南。他在此14年,佛学思想日臻成熟,其主要的佛学著述绝大部分是在这期间完成的。1934年,弘一法师与和今法师在闽南佛学院增办了养正院,迎来了南普陀建寺以来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。这座佛门“高等学府”与仅一墙之隔的厦门大学相映成趣。
八十年来,林文庆用人格书写了学府高风,林语堂讲述并实践了智慧的人生,弘一法师从艺术走向灵魂世界,留下悲欣交集的背影。还有鲁迅,一个因热血而焦灼的战士,留下了不朽的足迹。他们的心血滋养了厦大的人文底蕴,结晶成“止于至善”的校训。
八十年后,惟有留在鼓浪屿上的那幢“立人斋”,浸染着夕阳的余辉,映照着故人渐行渐远的背影。
永远不变的是三角梅,在屋檐、墙角、石旁随处探出头来。校园的路上、楼前,扶桑也很多,枝干苍古,花却开得颤微微的,就是不留意也会经常照面。
昔人已去,风物犹存。谁在回眸,谁在微笑,一切也许都已不重要。惊鸿一瞥后,“华枝春满,天心月圆”,琴声那么近,青春却越来越远。
又一个春天就要来了,另一个夏天会是谁的?
未举杯,人已醉,与青春碰杯,碰碎的是梦,碰不碎的是杯,青春的岁月还会继续。
评论